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

你的產品可能輸在「說話」的語氣


字級:

很多產品都會對我們說話。
我指的不光是像Siri這類真的會發出聲音的產品,其他像是網站、微軟Windows、手機裡的app等等,也都會透過文字和圖片訊息跟我們對話。它們透過這些訊息告訴我們該怎麼做(說明訊息)、不可以怎麼做(錯誤訊息)、目前的狀況或是處理進度等等。
這些訊息,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「中性」,它們其實常在不知不覺間夾帶了「語氣」與「態度」,並因而影響了使用的感受與體驗。
譬如過去Windows惡名昭彰的藍白畫面,表面上是非常「中立」的系統技術訊息,但看在不熟悉電腦的人眼裡,那一大堆看不懂的代碼像是0157:BF7FF831,加上fatal之類的單字,很難不感到些許威嚇或害怕的感覺。
Windows 95/98當機畫面 來源:維基百科網頁截圖
當然,也有一些設計師試圖用更為人性化,甚至是幽默俏皮的方式來和使用者對話。譬如新的Windows 8就修改了藍白畫面的設計,是不是感覺稍微好一些了呢?
Windows 8 當機畫面 來源:維基百科網頁截圖
又譬如知名網站推特(twitter)非常有名的當機畫面:小鳥鯨魚圖與小貓修理圖。
Twitter 小鳥救鯨魚修復畫面 Photo Credit : Todd Barnard @ Flickr CC BY SA 2.0
Twitter Error 500 WAIT i'll fix it 小貓修理畫面 Photo Credit : psd @ Flickr CC BY 2.0
所以,不論你是設計師、工程師還是專案經理都好。不妨想想,你負責的產品是否會對使用者說話呢?
如果會的話,它是怎麼說話的?它的語氣,它的遣詞用字,它給人的感受到底是怎麼樣的呢?如果把它想像成一個人,在使用者的心目中,它是個什麼樣的人呢?
更重要的是,這些訊息的設計並不只是留下一些俏皮的小故事,讓人聊天或寫文章的時候可以拿來說嘴而已。而是會確實的影響使用體驗,甚至改變使用者對於你產品客觀效能的判斷。
史丹佛大學的B.J. Fogg教授,在他2002年出版的著作《Persuasive Technology》中,提到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。
在90年代中期時,他曾經幫一家生產示波器的廠商研究其使用者,想了解這些專業工程師在使用該公司示波器的感受。
在示波器的螢幕底部,有一個非常小的區塊用來顯示各種文字訊息。而不幸的,該廠商設計的說明訊息口氣有點嚴苛而且不友善,在錯誤訊息上尤其如此。
「不就是一行訊息嗎?有那麼重要嗎?搞不好根本沒人在看呢。」如果你是這樣想的話,恭喜你,因為該公司負責寫這些訊息的開發人員可能也是這麼想的。
但Fogg教授發現,就是這個小小的區塊,改變了使用者對產品的感受與評價。當時該廠商的市場不斷被競爭對手奪走,而競爭對手產品的說明訊息,正好有著更為友善且溫暖的語氣
於是Fogg設計了一套新的說明訊息,並把新舊兩個版本的示波器拿去做對照實驗。結果發現,幾乎在每一項衡量指標上,受測者都給了友善的新版本較高的分數。有趣的是,也許是新的訊息產生了光環效應,受測者甚至認為新版示波器顯示的訊息更加精準。(別忘了,新舊版本只有訊息的語氣有改變,機器本身的準確度是一模一樣的)
所以,別再認為訊息就只是一行文字而已了。人們的使用經驗很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就被這些文字所影響,甚至改變了使用者對於產品本身客觀效能的判斷。
除了不友善的「口氣」與「個性」可能造成不良的使用體驗,另一個容易發生的問題則是「人格分裂」。舉例來說,一個網站也許前後有不同的開發人員經手,裡頭的文字訊息出自許多不同的成員手筆。這可能會造成網站的訊息個性不一,時而友善、時而嚴厲、時而沉穩、時而俏皮,於是使用者就只好被迫和一個人格分裂的網站打交道了。
最後,雖然在Fogg教授的故事裡,友善而溫暖的訊息獲得了勝利,但並不表示這是唯一的可能性。不妨先問自己,我做的是什麼產品?使用產品的是怎麼樣的人?在什麼樣的情境下使用?而我的產品應該扮演的角色是什麼?這個角色的個性與說話口氣又應該是什麼?
當然,也別忘了檢查一下產品裡的所有訊息,可別讓它「人格分裂」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